2月20日,北京冬奥会圆满闭幕,这是一场克服疫情困难成功举办的精彩体育盛会,中国实现了“安全”的冬奥会承诺。而在盛会背后,由医护人员、公安民警以及大学生等组成的青年志愿团队,承担了北京冬奥会期间的城市运行保障相关服务。来自暨南大学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2019级工程力学专业(钱伟长创新班)的王陈佳倍同学,在1月18日到2月13日期间就参与了北京冬奥会城市志愿活动。跟随佳倍的视角,我们一起走进北京冬奥会城市志愿者的服务历程:
为什么会参加北京冬奥会城市志愿活动?
我早在一年之前就在冬奥官方的网页上了解到了志愿者征集活动,并报名参加。在经过面试选拔、资格复审、背景审查等程序之后,我成功成为了一名冬奥城市志愿者,和其他有志于此的大学生朋友们共同助力冬奥会。我们都有一个共同且朴素的初衷,即为双奥之城——北京,尽一份绵薄之力。
作为北京冬奥会城市志愿者,你的工作主要有哪些内容?
我的工作岗位在张家口火车站,工作的主要内容是负责引导旅客,协助民警进行疫情防控等事务。春节过后,我们还需要承担起接待冬奥火炬手的工作。火炬手由行业各界杰出人士组成,包括了企业家、劳动模范、运动员等等。
下面是我的志愿日志:
1月28日:认识了志愿者队友
1月29日:帮助民警搬了自弃箱
1月30日:接受记者采访
1月31日(除夕):安慰了一个因错过列车而痛苦的小姐姐
2月1日:正常岗位值守
2月2日:接待女排运动员张常宁女士
2月3日:引导了一对第一次乘高铁的聋哑人
2月4日: 用西班牙语拍摄冬奥开幕事祝福视频
2月5日:人流开始变多,比较忙碌(日流量约800人)
2月6日:人流暴增,极度忙碌(日流量约1w人)
2月7日:安抚没有核酸证明的旅客
2月8日:人流开始减少,非常忙碌(日流量约6k人)
2月9日:人流量恢复正常;协助、引导游客
2月10日:协助民警检查北京健康宝
2月11日:协助民警查验核酸
2月12日:接受多家记者采访
2月13日:扫雪
(在张家口火车站帮助旅客查阅核酸证明等防疫工作)
在志愿服务过程中,有没有让你印象深刻的瞬间?
我们志愿者团队2月2日在大境门接待了著名女排运动员张常宁等杰出人士。作为女排运动员,她们的身材是高高的,但是态度是低低的,对待我们就如同弟弟妹妹一样,所以我们的心都是暖暖的。
在开幕式当天,我们志愿者还用各国语言对冬奥会表示了祝福!而我则代表志愿者用西班牙语向运动健儿们表达了美好的祝愿:希望他们都能再创佳绩!
(代表志愿者用西班牙语祝福冬奥会开幕,祝冬奥健儿再创佳绩Deseo a los Juegos Olímpicos de Invierno una Inauguración con éxito y a los atletas nuevos Logros)
在志愿服务过程中,你克服了什么困难?
志愿者的工作早在1月28日冬奥开幕之前就已经正式展开,这个季节的北方——即便是在白天,室外温度也可以低至零下20℃,而志愿者们需要在这样的环境下进行志愿服务,即便是除夕当天依旧坚守岗位。就我个人而言,其实是第一次一个人在异乡过春节。很艰苦,但很有意义:因为我切身体会到了基层工作人员的辛苦,也愈发明白幸福是依托于艰苦的奋斗获得的。生命是可以承受重担的支柱,而不是能够忍受轻盈的羽毛。
经过本次志愿活动,你有什么收获呢?
其实志愿者们也都是年龄相仿的、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学生,青年人有的特点,我们也都有。我们会深夜畅谈、会私下约剧本杀、也会为奥运健儿感动到流泪。但大家都抱着同样的初衷,完美地完成了各自志愿点位的任务,在他们身上,我似乎隐约看见了朝阳的模样。
总体来说,其实志愿服务的事务大都比较琐碎,主要都是日复一日地重复相似的话语和动作,比如引导游客,又或是查验健康码和核酸报告等等,并没有期待中的传奇色彩。但是这平淡无奇且循环往复的生活,就像被开水漩涡裹挟旋转的茶叶,琐碎被平凡浸润,韵味也由此而生,并且愈久弥香。
(冬奥会开幕式当天,志愿者们在市民广场扫雪,第一排右二为王陈佳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