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振宇
发布时间:2025-09-10 发布单位: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
huangzhenyu@jnu.edu.cn
一、个人简介
黄振宇,博士,暨南大学教授,博导,连续入选美国斯坦福大学与Elsevier“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广东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现任中国钢结构协会理事会理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分会理事会理事。2015年12月获新加坡国立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先后加入新加坡国立大学海洋工程研究中心及胜科工业(SembCorp)-国立大学联合实验室任博士后研究员。主要从事海洋工程材料与结构:轻量化高性能混凝土;海洋浮体结构;模块化装配式结构体系(MiC,PPVC);复合结构动力防护及韧性提升;人工智能数据驱动预测等科研工作。发表学术论文82篇,其中SCI/核心期刊论文63篇(一作/通讯共55篇,ASCE-JSE, Engineering Structures, Composite Structures等)。授权美国发明专利1项、中国发明专利22项。主持和参加国家省市科研项目10余项,包括主持国家面上、青基;广东省杰青项目、面上等。科研成果获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二等奖;获美国混凝土协会ACI (新加坡分会)高性能混凝土项目竞赛金奖和银奖;获第八届钢结构和铝合金结构国际会议唯一最佳组合结构论文奖;获首届国际钢结构研究及应用会议最佳论文奖。担任期刊《Sustainable Structures》、《建筑钢结构进展》、《硅酸盐通报》、《材料导报》等期刊青年编委和超过40个国内外土木工程领域著名期刊审稿人。2007-2021年先后参与平安金融中心、深圳湾体育中心、深圳北站、新加坡星耀樟宜国际机场等诸多大跨与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技术服务工作,积累了丰富的钢结构与组合结构相关工程设计经验。在教学工作中获第三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广东分赛三等奖;获深圳大学优秀本科教师奖(2020、2022~2024)、深圳大学优秀本科教研成果奖(2021)、优秀班主任(2020)、深大土木教育基金会教学科研成果个人奖等荣誉;指导本科生参与课外科技创新竞赛获国际级、国家级大赛佳奖三十余项。
二、学习经历
2011/08—2015/12 新加坡国立大学 土木与环境工程系 哲学博士
2010/09—2011/08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土木与环境工程系 博士生
2007/09—2010/07 深圳大学 土木工程学院 工学硕士(优秀毕业生)
2003/09—2007/07 深圳大学 土木工程学院 工学学士(优秀毕业生)
三、工作经历
2025/08至今 暨南大学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 教授
2021/01—2025/08 深圳大学 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 长聘副教授(特聘研究员)
2017/07—2021/01 深圳大学 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 助理教授
2015/07—2017/07 新加坡国立大学 海洋工程研究中心 博士后研究员
四、代表性科研项目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FRP-超轻质混凝土-不锈钢夹芯组合管疲劳失效机理及设计方法研究,主持。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多层钢-RULCC-钢夹芯组合墙板抗冲击破坏机理及其设计方法研究,主持。
3. 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新一代绿色节能材料及结构,子课题负责人。
4.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海洋韧性FRP/钢-混凝土组合结构,主持。
5.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智能元模型技术的橡胶集料轻质混凝土显式动力本构模型研究,主持。
五、代表性论文
[1] Zhenyu Huang, Yiwei Wang, Peng Wang, Yingwu Zhou. Advance in improving flexural performance of FRP-concrete-stainless steel double-skin tube (FCSDST) with distinct CFRP ply stacking arrangement. Composite Structures. 2025, 372,119612.
[2] Zhenyu Huang, Yu Zhou, Lijie Chen. Development and properties of lightweight concrete based on core-shell cold-bonded lightweight aggregate using epoxy resin as interfacial enhancer. Journal of Building Engineering. 2025, 102, 112029.
[3] Xiaolong Zhao, Gan Lin, Yingwu Zhou, Zhenyu Huang*. Push-Out Test Behavior and Damage Detection of Steel-UHPC Composite Using PZT Sensing. Engineering Structures.2024, 305, 117725.
[4] Tao Li, Mingliang Liu, Willybright Mushi, Zhenyu Huang*, Xiaoping Wang. Hysteretic performance of novel grouted steel beam-column corner-connections for modular integrated construction. Journal of Constructional Steel Research. 2024, 220, 108828.
[5] Xiaolong Zhao, Zhenyu Huang*, Wei Zhang, Jianqiao Ye, Repeated impact performance of stainless steel-lightweight high ductility cement composite beams. Thin-walled structures.2023, 188, 110791.
[6] Zhenyu Huang, Xiaolong Zhao, Wei Zhang. Flexural impact performance of stainless steel-lightweight concrete composites for marine structures. ASCE-Journal of Structural Engineering.2022, 148(9): 04022114.
[7] Zhenyu Huang, Wei Zhang, Shiyong Fan, Lili Sui, Jianqiao Ye. Axial load resistance of a novel UHPFRC grouted SHS tube sleeve connection: experimental, numerical and theoretical approaches. ASCE-Journal of Structural Engineering. 2021, 147(11): 04021184.
[8] Zhenyu Huang, Xiaolong Zhao, Wei Zhang, Zhanxia Fu, Yingwu Zhou, Lili Sui. Load Transfer Mechanism of Novel Double-layer Steel-LHDCC-Steel Sandwich Panels under Punching Loads. Engineering Structures, 2021, 226, 111427.
[9] Zhenyu Huang, Xiaolong Zhao, Weixiong Deng, Wei Zhang, Tao Li, Zhiqiang Zhong. Flexural performance of UHPFRC grouted SHS tube-sleeve connection for modular construction. Thin-Walled Structures, 2024,198, 111653.
[10] 黄振宇,张维,李任. 钢-超轻质高韧性橡胶集料混凝土双层夹芯组合板抗多次冲击性能.建筑结构学报.2023,7:80-92.
六、科研获奖情况
1. 2022年广东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2. 2024年度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3. 2022年度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4. 第50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特许金奖
5. 2023、2024年入选美国斯坦福大学与Elsevier“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年度榜单
七、指导学生获奖
1. 2023年国际大学生混凝土龙舟邀请赛一等奖(2项)
2. 2022年国际大学生混凝土龙舟邀请赛特等奖
3. 2022年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一等奖(Meritorious winner)
4. 2021年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一等奖(Meritorious winner)
5. 2021年首届全国大学生工业化建筑与智慧建造竞赛一等奖
课题组每年招收3~4名硕博研究生,并长期欢迎本科生、科研助理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实验室科研活动。如果您对力学、结构工程、海洋工程、人工智能等方向感兴趣,无论是保送还是报考,都欢迎邮件联系。期待与有上进心、热爱探索的伙伴一起共事,共同成长!
If you are interested in applying for a master's degree or a doctoral degree or post-doc in civil and marine engineering, please contact me by email. I am looking forward to working with candidates who are self-motivated and full of passion.